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

芬芳滿院——鍾理和故居


摘要:鍾理和生於屏東,是台灣史上舉足輕重的小說家,他的作品映照其一生豐富經歷,被稱為「台灣現代文學之父」、「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」。此故居爲他的出生地及十八歲之前所居地。原本殘破不堪,差點被拆掉,幸有其子出面阻止,加之屏東縣文化局將之列入歷史建築,委託屏東科技大學進行修復,才得以保留。



鍾理和故居即為鐘理和的出生地及十八歲之前所居地,為曾是富家宅院雙橫屋格局的三合院,另有一鍾理和紀念館,位於高雄美濃鎮,為鍾理和十八歲搬到高雄縣美濃鎮之居處。
其故居原本殘破不堪,還差點被鍾家親戚鍾辛煌給拆掉,幸虧鍾理和的兒子鍾鐵民及時出面阻止,加上屏東縣文化局計畫將把它列入歷史建築,委託屏東科技大學進行修復修復,使得此地免於被拆除的危機。

鍾理和是台灣史上舉足輕重的小說家,於西元1915年出生於屏東,人稱「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」,於1960年肺疾病逝,得年46歲,其文學的特色即為能夠傳達生命的感動,平凡的故事所散發出來的生命光芒,實不可忽視,在每個故事的背後,皆可從中窺看鍾理和的靈魂。殘破的故居經過修復後,已不再搖搖欲墜,文建會還在門口前面設立解說牌,供民眾參觀緬懷,走入屋內,在古樸的建築中隱約可感受到鍾理和對生命的熱情。

鍾理和故居為三合院,仍可見當時是富家宅院雙橫屋的格局,在大門口前立有解說牌,是文建會初步整理故居時所設立的。走進宅第大門,可以感受到濃濃的鄉土風情,環顧四周,橫屋間的側門是頗具文雅風格的雁尾起翹,一尺立方的大紅磚組砌而成前院的圍牆,由此處可

門口旁邊散落著一些磚塊,是整理故居所遺留,可留作紀念因此不予丟棄,這些磚塊的特別之處在於在台灣其他地方從未發現,是當時所用來建造宅第的特製磚塊,由於當時物資缺乏,鍾家特別用此地現有材土所燒製而成,大小約30公分見方、15公分高,大門內面的磚柱可以見到這些獨特磚頭的砌造情形。

宅院裡生長著百年桂花,等到花開時,整個宅第裡瀰漫著濃郁的桂花香氣,使人心曠神怡。走到故宅旁邊廂房,還有一些鍾家後代子孫在此居住。由於村庄所在屬於丘陵地勢,因此屋前的儲水池,每到供水日,全村全戶大小老幼全體動員來此挑水儲水,可以想見當時的生活極為不方便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